當 One-on-One 會議變成雞肋
One-on-One 不應只是例行的關心問候,失去了促進員工成長和建立信任的價值,就只是個下午茶時間。
One-on-One 不應只是例行的關心問候,失去了促進員工成長和建立信任的價值,就只是個下午茶時間。
主管是引導者、傾聽者
「最近有什麼問題嗎?」這大概是我聽過最多次的問句。開放式的問題聽起來很貼心,但往往因為太過籠統,主管沒有引導方向、提供目標,最終導致了閒聊,或者「那我們就提早結束吧。」
你發現了嗎?主管啟動了這個會議,主管結束了這個會議,但主管沒有任何準備。沒有實際討論工作上的挑戰,沒有給予有意義的回饋,也沒有扮演好引導者和傾聽者的角色,這個會議流於形式,變成了例行打卡。
這不是考核或檢討
職場上很常因為上下關係產生不信任感,One-on-One本來應該透過對話和討論來拉近雙方的距離,讓員工對團隊、部門甚至公司有安全感。但這個會議時常變成上對下的單向指導,產生了考核或檢討的感覺。
當主管一開口就是「專案進度如何?」、「上次交代的事情怎麼樣了?」,整個氛圍就變了。不再是雙向的對話,員工也不會再提出自己的想法、需求和建議,因為感覺主管並不是真的想「聽」。
會議的設計應該讓主管負起更多責任
One-on-One 的價值應該更具體,而非停留在表面的交談。主管可以是個教練,但更重要的是真正的引導和傾聽,把時間花在討論更有意義的目標上。
主管會在會議前先引導員工思考想討論的事情,不是臨時起意的閒聊。同時,也會花時間觀察員工的工作狀況,在會議中分享自己的觀察和想法。整個對話過程中,主管真正在傾聽員工的聲音,引導著員工發言。
當員工提出困難時,主管會一起討論解決方案,提出具體的建議和支持。更重要的是,這些不會就此結束,而是在下次會議中檢視狀況,看看有沒有其他資源需要或者調整方向。
One-on-One 應該是個讓雙方都有收穫的時光,而不是例行公事的打卡。當主管讓它成為員工真正的溝通管道來看待時,它才能發揮應有的價值。